Alexa

台灣第一座用牛糞沼氣發電案場!台南柳營酪農二代,如何推動永續牧牛產業?

創新思惟〉柳營酪農二代求新求變  讓鮮乳進化永續產業   北漂科技男翻轉家業  推動無碳牧牛
撰文: 徐采薇     分類:其他綠能     圖檔來源:攝影/唐紹航 日期:2024-05-15

(今周刊1430)

台南是台灣第二大酪農區,有議員擔心,未來開放紐西蘭牛乳零關稅,將衝擊酪農業,不過,年輕的台南子弟反而帶著新思惟,回到古都故土,翻轉父親留下的珍貴產業。

駛進台南柳營的小路,隨處可見一幢幢牛舍比鄰而建。原來,這裡與屏東萬丹、彰化福寶、雲林崙背並稱「台灣四大酪農專區」,供應全台鮮乳產量將近兩成。

 

台南不只有古早城區、嶄新科技,也是酪農樂土,而且,酪農業這個台南老產業,已經逐漸被更年輕的思惟翻轉。

 

在這區五十多戶酪農中,有一戶格外特殊,它是全台唯六家引進圓盤式榨乳機的酪農之一,也是知名小農鮮乳品牌「鮮乳坊」的合作牧場,在全家便利超商就能喝到它家鮮乳。它,正是成立於一九七四年的桂芳牧場,總計育有四百多頭牛,年產約五噸鮮乳。

 

「每頭牛的左耳和右腳都有安裝感測器,可以知道牛的活動量和反芻時間。」桂芳牧場二代、四十八歲的曾仁瀚,一面拿著顯示牛隻數據的平板電腦,一面介紹養牛心得,不難看出扎實的科技思惟。

 

其實,曾仁瀚也曾是眾多北漂族之一,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(前身畜牧系)畢業的他,沒有選擇回家接班,而是憑藉自己本科外的電腦興趣,在台北找到一份系統整合商的工程師工作。

 

「酪農很辛苦,逢年過節都不能放假,家裡也不期待小孩走這條路。」他坦言,父母也樂見他在外求職,直到一件事讓他的人生軌跡徹底轉彎。

 

二○○九年,莫拉克颱風襲台,柳營酪農災損慘重,曾仁瀚的父親原本心臟就動過刀,一場風災後更因此不堪重負,病發離世。面對家中變故,他不捨家業就這樣黯然收場,毅然辭去台北工作,返回台南故鄉接手酪農家業。

 

當然,曾仁瀚並非毫無盤算就莽撞辭職,在他返鄉前一年,中國爆發「乳品三聚氰胺」事件,讓乳源在地化受到重視,台灣酪農也獲得由衰轉盛的機會。

基金名稱(幣別)
一周績效(%)